一目了然使用'nAGQ = 0'是一个问题吗?

问题描述

我看到了几个类似的问题,但没有足够的答案,因此在此发布。我正在使用lme4包中的glmer()函数在R中运行广义线性混合效应回归模型。我的代码如下:

model <- glmer(Response ~ step * type + duration + stemArousal + stemValency + stemBNCfreq + (1|ParticipantID)+(1|word),family=binomial,data=demodata,nAGQ = 0)

响应是一个二进制数值变量(0和1)。步骤和类型都是分类变量(步骤具有7个级别,类型具有3个级别),其他4个预测变量是数字变量。两种随机效应都是分类的。我有389位参与者和20个单词。

当前,我还包含了自另一篇文章https://stats.stackexchange.com/questions/77313/why-cant-i-match-glmer-family-binomial-output-with-manual-implementation-of-g)中找到的自变量'nAGQ = 0'。如果我不这样做,那么模型将不会收敛。

我在其他地方找到了对'nAGQ = 1'和'nAGQ = 0'(https://stat.ethz.ch/pipermail/r-sig-mixed-models/2017q3/025942.html)之间差异的解释,这表明我所做的操作不太精确,因为与随机效应的相互作用较少。

对于这种方法的可接受性是否达成普遍共识?有人有可靠的讨论来源吗?

很抱歉,这听起来像是一个交叉发布/重复问题;只是似乎没有任何明确的解决方案。

解决方法

暂无找到可以解决该程序问题的有效方法,小编努力寻找整理中!

如果你已经找到好的解决方法,欢迎将解决方案带上本链接一起发送给小编。

小编邮箱:dio#foxmail.com (将#修改为@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