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ller-Rabin素性测试

先挂个m67的博客保平安

众所周知,我们可以在\(O(\sqrt{n})\)的时间能准确判断一个数是否为质数,但是在很多情境下我们需要快速判断一个\(10^{18}\)级别的数是否为质数,这个时候朴素的做法就行不通了

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\(\rm Miller-Rabin\)

主要用到两个定理

  • 费马小定理:对于小于质数\(p\)的正整数\(a\)存在\(a^{p-1}\equiv 1(\mod p)\)

  • 二次探测:对于\(x^2\equiv 1(\mod p)\),当\(p\)为质数时,\(x=1\)\(p-1\)

现在对于一个待检测的数\(n\),我们先搞一个比它小的底数\(a\),先求一下\(a^{n-1}(\mod n)\)的值,如果不等于1,我们可以断定这个数不是质数。但是当\(a^{n-1}\equiv 1(\mod n)\)的时候,由于费马小定理的逆命题并不成立,所以我们无法断言\(n\)就是一个素数

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二次探测了,由于\(a^{n-1}\equiv 1(\mod n)\),如果\(n\)为素数,\(a^{\frac{n-1}{2}}\equiv 1\)\(n-1\);如果\(\frac{n-1}{2}\)是个偶数并且\(a^{\frac{n-1}{2}}\equiv 1(\mod n)\),那么我们使得\(n=\frac{n-1}{4}\)继续进行二次探测;如果\(\frac{n-1}{2}\)是个奇数或\(a^{\frac{n-1}{2}}\equiv n-1(\mod n)\),我们就不能继续探测,可以暂时认为\(n\)是一个素数

选择一个底数可能并不能准确判断,于是多选几个底数试试即可

抄的慎老师的板子

const int mb[]={2,3,5,7,61,709,2003};
inline LL mul(LL a,LL b,LL P) {
    LL S=0;if(b>a) std::swap(a,b);
    for(;b;b>>=1ll,a=(a+a)%P) if(b&1ll) S=(S+a)%P;
    return S;
}
inline LL ksm(LL a,LL P) {
    LL S=1;
    for(;b;b>>=1ll,a=mul(a,a,P)) if(b&1ll) S=mul(S,P);
    return S;
}
int chk(LL x,LL p,LL y) {
    LL t=ksm(x,y,p);
    if(t!=1&&t!=p-1) return 0;
    if(t==p-1) return 1;
    if(t==1&&(y%2)) return 1;
    return chk(x,p,y>>1ll);
}
inline int mr(LL n) {
    if(n<=1) return 0;
    for(re int i=0;i<7;++i) if(n==mb[i]) return 1;
    for(re int i=0;i<7;++i) if(!chk(mb[i],n,n-1)) return 0;
    return 1; 
}

相关文章

自1998年我国取消了福利分房的政策后,房地产市场迅速开展蓬...
文章目录获取数据查看数据结构获取数据下载数据可以直接通过...
网上商城系统MySql数据库设计
26个来源的气象数据获取代码
在进入21世纪以来,中国电信业告别了20世纪最后阶段的高速发...